2016年8月29日,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并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标准。”近年来,中央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使政府各项工作更加规范透明,法治化程度不断提高,以下是2017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的具体举措。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务服务效能
近年来,我国不断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制定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前,都要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对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法制审核,各地纷纷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如推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审批、实行电子证照应用等,极大地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川省成都市某区为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步伐,创新推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实现了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重庆市两江新区还专门设立了“政务云服务中心”,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政务服务“一次办成”,这些做法不仅提高了政务服务质量,也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加强重点领域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2017年,全国共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33.5万件,罚没金额达到166亿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环保等多个领域成为重点监管对象,针对这些问题,各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如开展打击网络诈骗专项行动,严惩涉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生产安全;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促进诚信经营,这些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开展了“净网2017”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打掉了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有效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广东省深圳市则实施了“平安中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化社区管理和预防犯罪,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提升公众参与度,增强政府公信力
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各地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山东省青岛市推出“市民热线”,方便群众反映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河南省洛阳市成立了“市长信箱”,让市民可以直接与市长沟通交流,这些举措既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增强了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北京市朝阳区开通了“百姓吐槽官”,鼓励居民积极表达意见和建议,政府部门可以及时回应,解决问题,北京市也在不断完善监督机制,设立“市长问责机制”,对存在严重失职渎职现象的官员进行严肃追责,这些措施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也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加强重点领域监管、提升公众参与度等方式,努力构建高效廉洁、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治政府将更加深入人心,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坚实保障。
站内未注明转载来源均为网络整理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十八届四中全会总结,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